to
學習者如果出錯,其主要原因是「觀念輸入」時出了問題。結果是「影像輸出重繍」,以致產生「差不多先生的錯誤」。
英文字 to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根據我個人改卷的經驗,許多在香港的英語學習者對 to 的觀念及用法,都是不甚了了。
其實,只要大家根據下面的公式,就可正確使用 to。
to 有兩種用法:
(a) to + 「名詞」= preposition 介繫詞結構。用法:表示某動作的「運動方向」。例如:
I went to school.(例一)
(b) to + 「動詞原式」= infinitive 不定詞結構。用法:表示某動作的「功能」、「目的」或「結果」;依上下文而決定意義。例如:
I want to get a MD player.(例二)
I want to go to school to get a MD player.(例三:混合用法)
這些觀念及用法相當簡單。但「差不多先生」的足跡,卻經常印滿學習者的作文簿上,一步一天涯!
有時候我想:何以致之?何如導之以正?
要糾正這種「差不多先生的錯誤」,我想最佳的方法可能是:(一)要讓學習者對所學的東西產生感情。沒有感情,一切學習都是不給力。No feel, no gain.(二)然後提供足夠的資訊,以免「觀念輸入」時出現偏差。(三)最後老師在旁邊加以匡正、鼓勵。
一般有效的學習都必須經歷這三個程序,缺一不可。
第二點比較容易做到。但是第一及第三點就要講點緣份了。在此我只能祝願大家努力向上。
by Thomas Shum